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古代堪舆系列丨盗墓神器--洛阳铲

      · 星球研究

      久负盛名的洛阳铲

      对于某些职业的人来说就相当于

      孙悟空舞的金箍棒

      关二爷使的偃月刀

      江湖上一直有他的传说

      但是谁也没见过他的真面目

      broken image

      谁有了这把神器

      谁就成了盗墓的王者

      可惜盗墓小说拍了这么多

      出镜的全是兵工铲

      没有一个跟我们解释过这玩意

      究竟应该怎么用

      broken image

      了解洛阳铲之前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古代皇家贵族

      王侯将相

      选择在哪下葬的"套路"

      也就是古代最神秘的

      "阴宅风S"

      【 寻龙点穴 】

      在古代相比阳宅

      古人更重视阴宅

      因为他们很早就发现

      已故之人会与活人相互感应

      broken image

      祖先葬的好

      散发出的气息就是好的

      会影响人做好的决策

      身体健康,财源滚滚

      祖先葬的不好

      肯定让子孙也不舒服

      所以自古帝王登基后的头等大事

      就是给自己死后选个"好窝"

      这就涉及到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名词

      "寻龙点穴"

      不管是选墓

      还是盗墓

      都离不开这四个字

      所谓"寻龙"

      broken image

      算了~我说人话吧

      简单理解"龙脉"就是山脉的脊椎骨

      如下图

      broken image

      而山脉的延伸

      与树木的成长是很像的

      大树干→小树干→大树支→小树支

      所以古人将

      主山脉、副山脉、副副山脉、副副副...

      命名为

      大干龙→小干龙→大支龙→小支龙

      "干龙"的气场非常巨大

      是不能选为墓地的

      所谓"寻龙"

      就是沿着"干龙"寻找"支龙"

      最后在支龙上

      选择墓地

      broken image

      那么"点穴"

      又是怎么回事

      从物质上来说

      "龙脉"所走过的土壤

      跟山上的其它土壤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长出来的植物

      也会不一样

      broken image

      那所谓"龙穴"

      就是"龙脉气场"最后聚集的位置

      如果是"真龙之穴"

      挖开这个位置的土壤就会出现

      神奇的"五色土"

      broken image

      然后呢

      禽暴师兄曾长篇大论的剖析过

      我就不再啰嗦了

      简单来说

      就是把祖先的骨骸葬在

      这块土壤里面

      接收这股祥和的能量场

      因为基因关系和量子纠缠

      将龙穴的能量

      传输给子孙后代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那这个跟洛阳铲有啥关系

      ?

      这把神奇的铲子

      不是用来挖土的

      更不是来打粽子的

      它只有一个作用

      就是把泥土从地里带上来

      当然不仅是五色土

      还有各种各样的土

      broken image

      【 一把洛阳铲 刺破阴阳界 】

      如果只是看土

      工兵铲也可以

      挖就行了

      为啥需要洛阳铲呢

      洛阳铲的神奇之处

      就是能把地下的土层相貌

      原封不动的取出来

      broken image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洛阳铲可以完整的带上来土

      其他铲子却不行呢

      我们首先来看洛阳铲的构造

      洛阳铲的铲头是这种U形的

      broken image

      土壤颗粒进入U形管之后受压

      产生压力和张力

      就相当于这些土颗粒一个抱着另外一个

      谁都别想跑

      broken image

      这样,成型时的弧度打造u非常关键

      弧度小了

      铲子带不上土

      弧度大了

      带上来的土弄不掉

      就是因为其制造十分复杂

      现如今也只能手工打造

      是绝对的洛阳特产

      broken image

      【 洛阳铲的登场 】

      洛阳铲现在虽然被推崇备至

      但是发明的时间却不长

      是在清末清政府倒台

      才被发明出来的

      距今也就100多年的历史

      broken image

      洛阳铲的发明

      在中国盗墓史上

      也算划时代的事了

      以前的盗墓者

      一般会先根据书上的记载

      找到墓穴大致的范围

      然后观察周围的草木长势

      broken image

      (我们拿十三陵来感受一下植被的巨大差异)

      然后用锨,镐,锹,铲,斧等工具

      想尽办法向下挖掘

      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线索

      这样的探索时间会非常长

      broken image

      如果是一些小型墓穴

      没啥关系,墓埋得不会很深

      挖起来也不费劲,打个洞

      拿拿东西用不了多少时间

      最多一两天完事

      broken image

      要是碰到有些大墓

      那寻找墓穴就是个旷日持久的工程

      必须隐藏好自身

      打好持久战

      河南三门峡地区

      有一个虢(guo)国墓

      盗墓贼花了4个月的时间

      先是向下挖竖井

      然后斜着打了一条两公里长的地道

      最终打入了古墓的核心位置

      broken image

      后来古墓被找的时候

      考古人员都震惊了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老鼠洞

      broken image

      不过这样的方式虽然很隐蔽

      但加大了墓室的寻找难度

      很难预判墓穴的情况

      万一下面没有坟墓

      或者挖错了方向呢

      broken image

      而且另外还有一个坑爹的事

      这就是挖到假墓

      辛辛苦苦挖了几个月发现啥都没有

      broken image

      所以洛阳铲能成为盗墓第一利器

      就在于能让人一眼识别

      土下面是不是有真东西

      有了它,地下是个什么情况

      明眼人一看

      心里就明明白白

      怎么去分析地下有没有墓穴

      秘诀只有两个字:看土

      【 看 土 】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

      地下的那些小秘密

      土壤是一层一层有规律的排列的

      如果这里只是普通的土地

      那么其土壤结构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这个在行话里叫:生土

      broken image

      但要制造墓穴

      就一定会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的颜色就会不均匀

      这种土在行话里叫

      熟土(也被称为五花土)

      broken image

      熟土之间也有区别

      这就得看行家的眼力见了

      【 土与土:我们不一样 】

      旧时长沙土夫子

      凭借多年的倒斗经验

      总结的一套“辨土秘诀”

      春秋战国是红土

      西汉回填用黄土

      东汉不用黄沙泥

      唐宋墓坑多黑土

      这个秘诀说的是什么呢

      挖了墓不是要把土回填的嘛

      不同年代回填的土

      是不一样的

      broken image

      春秋、战国时期

      墓穴回填都喜欢用红色网纹土

      俗称本坑土

      broken image

      西汉早期喜欢用纯黄土回填

      broken image

      没有经验的盗墓者

      会以为是没有动过的土

      但很多汉代的墓

      还是被大家先后下去倒过斗了

      因为这种黄土粘性很好

      很适合做煤球

      经常会有人挖土做煤球

      挖着挖着就挖出墓穴了

      东汉时期开始不用黄沙泥填土了

      改用青白膏泥

      在墓壁的四周填上

      约50厘米厚的青膏泥或白膏泥

      俗称“泡筑版”

      之前的马王堆女尸用的就是这种材料

      broken image

      (马王堆出土棺木)

      白膏泥的颜色这么白

      一般是因为在土里加了面粉

      这样粘性会更强

      自东汉开始一直到唐宋

      回填墓穴的土

      逐渐改成杂质较多的黑黄土

      除了土质不纯净之外

      厚度还很不规则

      完全没有前人造墓时的讲究和精致

      墓葬的价值就会低很多

      broken image

      所以为啥洛阳铲出名

      是因为他打通了关键的技术性难关

      靠着土层

      原来需要花几个月的踩点,探索

      现在分分钟可以搞定

      不经意的实现了技术升级

      broken image

      现在洛阳铲肯定是不能用于盗墓了

      但是它使用范围更宽了

      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

      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阳铲用不好

      也是分分钟得挂科

      城市建设也是利用洛阳铲

      先探测有没有古墓

      broken image

      从盗墓到保护

      仅50年

      洛阳铲也实现了其身份的转换

      甚至于洛阳铲内销转出口

      在国际上都有一席之地

      自豪吧

      ~

      声明:本文所写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相关内容、陈述、观点,仅供参考,请酌情识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保持作品完整性、署本人名、标明转载来源;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订阅
      上一篇
      厕所也要香喷喷拯救风水大作战
      下一篇
      孟婆汤究竟是什么味道的?今天我替你们尝了
       回到主页
      strikingly icon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