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现在预约
  • Strikingly提供技术支持

    故宫是如何建成的?

    2021年3月28日 · 星球研究,中式房宅

    去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

    谨以此文

    献给过去600年为这座皇家宫殿做出贡献的人们!

    光芒在夕阳中落下 也会在黎明时升起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共诞生过

    550多位帝王

    80多个封建王朝

    为他们建造的都城达上百座

    都城中的宫殿建筑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皇家宫殿伴随着王朝兴衰

    散落在东亚的河谷平原上

    ▽中国历代皇都分布图,注:一个方块代表建都一次

    broken image

    但这些数不尽的宫殿

    大多都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

    唯有明清北京故宫

    是至今完整保留且体量最为庞大的

    皇家宫殿建筑群

    ▽故宫建筑群卫星图| 底图源自@Esri

    broken image

    一方面

    它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皇宫

    距离现代社会较近

    另一方面

    故宫在皇家建筑艺术中达到了高峰

    其在建筑功能、结构、空间

    防御性、耐久性、布局上

    都是历代宫殿建筑中的集大成者

    这使得它在近代频繁的战争中

    屡次曝光于硝烟弥漫之下

    却有幸得到保留

    ▽故宫东北角航拍

    broken image

    故宫本身的命运

    却是坎坷曲折、历经磨难

    光这些坎坷经历

    就足以使故宫的故事浓墨重彩

    故宫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这一切都要从800多年前说起

     

     

    ❶ 毁灭与创造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

    将都城选在了金中都(今北京)

    并开始对新首都进行全面规划建设

    经过二十多年的营建

    造出了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

    元大都

     

    ▽元大都平面布局图

    broken image

    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周王城原则

    “王都平面应呈方形,边长九里,城墙的每面各开三座城门,城内横竖各有九条大街,街道的宽度应为车轨的九倍”

    元大都成为中国有史以来

    第一个最接近周礼之制的都城

     

    ▽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图

    broken image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百年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式微

    大明王朝

    成为中国新的掌门人

    明王朝最初的首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

    但北去的元朝残余势力常来侵扰新晋的明朝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北方地区

    永乐皇帝决定将明朝的首都

    从南京迁往北京

     

    ▽明代迁都示意

    broken image

    一场至高无上的营造

    即将开始

    1368年

    明王朝将元大都的宫殿拆除

    和历史上大多数王朝一样

    这样的举动带有破坏性

    但为后来新宫的营建扫清了障碍

    1403年

    永乐皇帝召集

    阮安、蔡信、蒯[kuǎi]祥、徐杲[gǎo]

    等多名技艺高超的建筑匠师

    商议北京都城建设事宜

    决议在元大都基础上建设一座新城池

    并以南京宫殿为设计蓝本

    营建北京宫殿

    ▽明北京城与元大都城池对比示意

    broken image

    1406年

    永乐皇帝正式颁布迁都北京诏书

    并开始为都城营建准备材料

    1417年

    大规模营建北京城

    同年11月份开始营建北京宫殿

    由于砖石木料已经准备了十几年

    宫殿的建造速度非常之快

    仅用了3年就将宫城建造完成

    1420年11月

    明北京城的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永乐皇帝于第二年(1421年)正月初一

    在北京的新宫殿内接受朝贺

    住进了北京的新家

    ❷ 众星拱月

    这次营建前后用时共计14年

    建成了皇城、宫城、城门、城池

    钟楼、鼓楼、天坛、地坛、山川坛、社稷坛等

    一系列皇家宫殿建筑群

    奠定了后来北京城的格局

    ▽北京明清北京皇家建筑分布图,注:今天北京城内明清皇家建筑多为清代重建,但基本格局和建筑形制大多遵从明代原物

    broken image

    其中工程的重点便是宫城

    又名紫禁城

    紫禁城位于北京都城的中心位置

    外有皇城、内城、外城层层拱卫

    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格局

    ▽紫禁城在北京城位置示意

    broken image

    紫禁城平面呈长方形

    东西760m、南北960m

    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

    城内分外朝和内廷

    合称朝廷

    ▽紫禁城外朝内廷布局示意

    broken image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

    也是体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城门

    门的两侧各建有一个垂直方向的墩台

    墩台上建有庑廊、阕[què]楼(角楼)

    与正门门楼合称为“五凤楼”

    从空中俯瞰午门的平面呈现“凹”字形

    这样的围拢布局既有利于防守

    又增加皇宫大门的威严气势

     

    ▽紫禁城午门防守示意

    broken image

    进入午门

    映入眼帘的是太和门广场

    空间瞬间变得开阔

    ▽太和门广场示意

    broken image

    桥下的小河名叫内金水河

    河水自城西北角直线引入

    然后蜿蜒向东前行到城东南角流出

    经过护城河、御河、通惠河

    与京杭大运河相通

    这一设计

    不但缓解了皇宫严整的紧张气氛

    还具备宫中防火排涝的功能

    可见设计者的用心缜密

    ▽内金水河水系示意

    broken image

    穿过内金水河

    是紫禁城内装饰最华丽的门

    太和门(明皇极门)

    门前有一对巨大的铜狮

    颇有守卫者的姿态

    ▽太和门铜狮| 图片源自@VCG

    broken image

    从太和门进入

    又一个宽敞的空间呈现在眼前

    这里是城内最大的广场

    太和殿广场

    广场上没有一草一木

    格外的庄严肃穆

    ▽太和门和太和殿广场示意

    broken image

    接着迎面而来的依次是

    太和殿(明皇极殿)

    中和殿(明中极殿)

    保和殿(明建极殿)

    合称三大殿

     

    ▽三大殿示意

    broken image

    三大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基上

    石基平面呈“土”字形布局

    它象征“王土居中”

    ▽三大殿石基示意

    broken image

    巨大的石基地面以上部分高8.75米

    埋入地下的部分则深达7米以上

    用到的材料有8种之多

    ▽三大殿石基钻探示意

    broken image

    坚实厚重的石基

    形成一个巨大的高台

    将三大殿高高托出于地面

    它们在这里把紫禁城建筑带向了高潮

    ▽三大殿建筑群

    broken image

    在三大殿的东西两侧

    各有一组建筑群

    东为文华殿、西为武英殿

    所谓“左文右武”

    ▽三大殿东西建筑群示意

    broken image

    高大的城门、空旷的广场

    高高在上的台基与宫殿

    这一切的规划与布局

    都是为了把帝王的权力与威严

    烘托得更加“至高无上”

    以彰显其治国的合法与正统

    ▽紫禁城外朝图解

    broken image

    再往北走就是乾清门

    进入乾清门就到了后宫

    与外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这里的建筑不再高大、威严

    而更具生活烟火气

    居于正中的是后三宫

    后三宫的形制与前三殿雷同

    但体量要小于前三殿

    ▽乾清门及后三宫示意

    broken image

    围绕在后三宫的

    有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

    ▽乾清门及后三宫示意

    broken image

    在东西六宫两侧还分布有

    寿安宫、寿康宫、慈宁宫、养心殿

    乐寿堂、宁寿宫、毓[yù]庆宫、奉先殿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皇宫内的生活区

    是皇上和家人居家休息的地方

    被称为内廷

    ▽内廷建筑布局图解

    broken image

    外朝内廷的布局

    是以《周礼》前朝后寝设计的

    以区别天子与平民的身份与地位

    在外朝内廷的外围和空隙中

    还藏有大大小小的灰色瓦顶的小房子

    它们是供宫中佣工和太监居住

    以及存放生活物资的

    附属建筑

    ▽紫禁城附属建筑

    broken image

    在所有的重檐屋宇的外围

    有一道高10m底面宽8.5m的包砖城墙

    用来作为皇宫的主要防御线

    城墙四面各开有一座城门

    它们分别为: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城墙的四角之上各建有一座角楼

    角楼兼具防御瞭望和装饰功能

     

    ▽紫禁城城墙、城门及角楼示意

    broken image

    在城墙的外围

    有一条宽52m的护城河(筒子河)

    像一条玉带拥护在紫禁城的四周

    从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

    在城北堆成了一座50m高的山丘

    就是今天的景山

    登上景山

    可以一览世界唯一的景象

    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之海

    ▽从景山俯瞰紫禁城

    broken image

    这场至高无上的营造

    用到的人力物力已经

    难以计数

     

    其中对木材和石头的开采

    就耗费了无法统计的人力

    而这些材料大多来自千里之外的

    四川、湖广、江浙、山东山西等地

    繁重的采木采石作业使很多人命丧深山

    留下“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谚语

     

    ▽紫禁城建筑材料及运输路线示意

    broken image

    加上三大殿在建成后屡遭不幸

    多达三次火灾、五次重建

    对巨木巨石的反复开采消耗

    致使到了清朝巨型楠木已消耗殆尽

    乾隆时期不得不辗转东北

    改用楠木为松木

     

     

    ❸ 落日余晖

     

    600年来

    紫禁城历经沧桑、云卷云舒

    这个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在1925、1947年先后被辟为

     

    故宫博物院

     

    ▽1925年故宫博物院挂牌,注:1925年10月紫禁城内廷被辟为故宫博物院,1947年外朝与内廷一并归入故宫博物院至今,图为1930年代拍摄的故宫北门神武门,图中<故宫博物院>牌匾为时任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煜瀛亲笔所书

    broken image

    如今故宫每年接待游客达1000多万人

    它向人们展示着1800000多件藏品

    从至高无上的皇家宫殿

    到门庭若市的博物院

    它标志着

    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正式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紫禁城与朝阳CBD航拍

    broken image

    而故宫本身

    就像一个硕大的画卷

    铺展在燕山脚下的冲积平原上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紫禁城航拍

    broken image

    这光芒透过历史的高墙

    墙的里边

    是往日的光辉岁月

    墙的外边

    是一片灿烂阳光

    正在徐徐升起

    ▽紫禁城与中国尊

    broken image

    -End-

    说 明:

    1.本文模型制作主要参考了于倬云先生主编的《故宫建筑图典》一书中的测量数据,因本文以故宫建筑群布局讲解为主,因此模型中细节尺度不与实际精确对应。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2:雷从云、陈绍棣、林秀贞|《中国宫殿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 3:于倬云|《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4:于倬云|《故宫建筑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5:王其钧|《皇家建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 6: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7:故宫博物院 编|《故宫博物院早期建院史》,故宫出版,2016年
    订阅
    上一篇
    拆开“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你会看到什么?
    下一篇
    剖开莫高窟,你会看到什么?
     回到主页
    strikingly icon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