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一座边城 一座吊脚楼

      · 中式房宅

      《边城》记载了这样一个地方

      两岸高山 小溪绕镇

      黄泥墙 乌黑瓦

      桃花杏里 近水人家

      青山碧水 美不胜收

      这就是湘西

      broken image

      湘西位于

      湖南省西北部

      地处

      湘鄂黔渝

      四省交界处

      broken image

      作为苗族、土家族的

      主要聚集地

      吊脚楼

      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独特民居

      broken image

      01

      吊脚楼

      概念与来源

      借天不借地

      天平地不平

      小楼山间起

      吊脚水边立

      吊脚楼

      将房屋底层架空

      广阔的二层空间用以居住

      从底下仰视

      如同吊在半空

      故得名「吊脚楼」

      broken image

      吊脚楼

      独特的建筑形式

      与湘西的地理环境分不开

      湘西地处

      云贵高原东北侧

      与鄂西山地西南端结合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平均海拨800-1200米

      broken image

      湘西地形图

      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

      总体以山地为主

      兼有丘陵和小平原

      这样一来

      普通的建筑形式无法适应

      吊脚楼应运而生

      broken image

      ▲

      湘西芙蓉镇

      吊脚楼作为干栏式建筑

      往上可追溯到

      原始社会树丫之上的巢居

      再到伐木打桩 架柱成屋的栅居

      最后再到吊脚楼

      broken image

      ▲

      吊脚楼演化过程

      人们经历了从地上—树上—地上的循环

      (树上——巢居)

      (地上——栅居)

      02

      吊脚楼

      基本结构

      湘西最简单的吊脚楼

      为三段式结构

      顶层通风良好

      作储藏粮食之用

      二层为生活起居之地

      底层多作为堆放杂物

      或饲养牲畜的场所

      broken image

      这样的结构

      既解决了地理条件的约束

      又节约了耕地

      散布在山水间

      让寂静了千年的大地热闹起来

      03

      吊脚楼

      凤凰古城

      吊脚楼实用性极高

      广泛分布于少数民族聚集区

      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当属

      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群

      broken image

      凤凰古城历史悠久

      夏商西周即为「武山苗蛮」之地

      唐垂拱三年,设渭阳县

      至宋代设土司

      至元、 明设凤凰营

      清设凤凰厅 厅治设镇竿镇

      后升三厅为直隶厅

      民国二年改厅为县 称凤凰县

      相沿至今

      凤凰县地处湘西丘陵地区

      全县多山地

      沱江自西南向东北

      横穿整个县城

      broken image

      ▲

      沱江横穿古城

      broken image

      ▲

      沱江俯视图

      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

      使得这里的吊脚楼呈现出多种形态

      主要分为两类

      坡地起吊式与水边起吊式

      1、坡地起吊式

      不同于云贵高原的险山峻岭

      凤凰以低山丘陵为主

      人们得以在较缓的山脚建房

      这种在坡地上建起的吊脚楼

      便是坡地起吊式吊脚楼

      broken image

      在建房之前

      人们先将坡地挖出上下两层

      上平台建造正房

      下平台用长木柱支撑厢房

      使其高度与正房平齐

      正房与厢房垂直相连

      形成L型

      broken image

      ▲

      L型吊脚楼

      broken image

      ▲

      L型吊脚楼侧视图

      由于坚持「 客不欺主」的原则

      厢房会小于正房

      正房与厢房均采用穿斗式构架

      正房多为

      五柱八瓜或三柱六瓜

      厢房则为

      三柱两瓜或三柱四瓜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L型吊脚楼图解

      与此同时

      架空的厢房底部会用额外的柱子

      支撑起屋檐

      两面无墙

      下设走道

      形成独特的檐廊

      broken image

      既可以防止雨水直接进入底部

      又可供自家人或过往路人通行

      充分利用了底层的空间

      可谓别出心裁

      这种建于山边的吊脚楼

      整体构造简单实用

      一举多得

      既解决了居住问题

      又节约了山脚下的耕地

      broken image

      ▲

      坡地起吊

      在分布上

      并不集中规模出现

      多是零星散落

      一户人家守着一座山头

      耕着一亩大小的田地

      楼内一过便是一生

      房屋内部布局简单

      正房为三开间

      中间稍宽

      进门处为堂屋

      为待客之所

      broken image

      ▲

      L型吊脚楼内部布局

      堂屋设有神龛

      用以供奉祖先牌位

      兼有祭祀的重要功能

      中间用板壁隔断

      后面为子女卧室

      broken image

      ▲

      神龛

      房屋拐角处设有灶台作为厨房

      及储物的杂物房

      厢房则多为客房

      房子不大

      却能容纳一家人全部生活

      broken image

      一户人家

      一座山头

      几亩良田

      美不胜收

      2、水边起吊式

      沱江

      作为凤凰的「母亲河」

      为整个县城带来了生命活力

      broken image

      ▲

      沱江俯瞰图

      正如沈从文所言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

      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

      学会思索

      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broken image

      这条绵延700多公里的河

      赋予了这个古城最美的记忆

      沱江宽约为40米

      两岸分布的民居

      较江南传统水乡的

      「 小桥流水人家」

      更为大气、质朴

      broken image

      另一方面

      旧时凤凰作为

      湘西军事、政治中心

      城内为官僚商贾所占领

      自唐代起

      平民为满足生活需求

      只能在城外沿江搭建吊脚楼

      broken image

      时光流逝

      少数民族与迁徙之人不断进入

      吊脚楼翻新更迭

      结构与形态完善

      尤以明清留存最多

      这也是现今所见的

      沱江吊脚楼群

      broken image

      俯瞰沱江两岸民居

      大多沿弯曲的河道展开

      集中分布于北关城门外的码头至

      「回龙阁」之间三公里长的两岸地段

      总体呈线性排列

      为「一字型」

      布局表现为「河-屋-街-屋」的形式

      broken image

      虽然同处一岸

      都为水边起吊式吊脚楼

      亦有两种类型

      或木柱深埋河底

      或立于河岸石基之上

      broken image

      ▲

      吊脚埋于河水深处

      前者建造年代更远

      造型更简易

      建筑的部分空间直接悬挑于河面之上

      broken image

      后者多建造于明、清时期

      造型更丰富

      并与河道之间留有可通行的

      滨水步道

      broken image

      ▲

      滨水步道

      除此之外

      各部分体块的组合方式较灵活自由

      因吊脚高低不同

      相邻两栋之间

      形成建筑「错层」

      也有每加高一层便退一间的「退层」

      broken image

      ▲

      错层

      broken image

      ▲

      错层实景

      broken image

      ▲

      退层

      broken image

      ▲

      退层实景

      从沱江泛舟而行

      便可领略不同的吊脚楼风光

      虽然各楼千姿百态

      但在建造方式上大体相同

      从结构上来说

      都属于穿斗式的「半边楼」构造

      (半边楼:一半房屋建于实地,一半房屋悬于水边)

      多为五柱四瓜或五柱六瓜

      建筑的大部分建于实地

      利用穿坊悬挑出房间与走道

      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broken image

      ▲

      半边楼剖面

      broken image

      ▲

      半边楼实景

      水边起吊用耐腐木材作为立柱

      底部多以砖石夯实

      即可抗震又可防洪水

      二层以上外部设回廊

      顶部覆有屋檐

      便于雨雪天气行走

      broken image

      ▲

      回廊

      进入内部

      为三开间的方形空间

      中部空间较两边次间稍宽

      隔成前后两间

      broken image

      ▲

      火塘为中心的内部布局

      前部是整个建筑的中心空间——堂屋

      与坡边起吊式不同

      火塘位于堂屋中央

      整个堂屋兼有取暖、饮食、待客的功能

      后部则为男性老人卧室

      broken image

      ▲

      火塘

      左右次间也被划分为前后两间

      前间为子女卧室与客房

      后间为父母卧室与灶房

      平面布局简单

      为家人生活服务

      坡边起吊与水边起吊式吊脚楼

      都为贫苦人家的居所

      由于无法居于条件更好的内城

      只能在险山恶水之地安身立命

      形式单一

      首要解决生存问题

      其次生活问题

      娱乐场所缺乏

      故而呈现出质朴、简约的风格特点

      broken image

      3、平地起吊式

      吊脚楼

      除坡地起吊与水边起吊外

      还有平地起吊式

      因山多地少

      平地起吊式相对较少

      但“占领”平原地带

      多为「地主」、「老爷」

      因此类型较前两者更为丰富

      broken image

      最为简单的是「单吊式」

      房屋都由立柱支撑

      整个悬空于地面

      视财力情况

      可往上加高高层数

      满足更多的生活需求

      broken image

      ▲

      吊脚楼一层、二层

      broken image

      ▲

      单吊式、U字型内部布局

      在单吊式的基础上

      家底更为雄厚的人家

      会在正屋两侧都加盖厢房

      整体呈现U字型

      broken image

      ▲

      U字型

      broken image

      ▲

      单吊型、U字型吊脚楼

      broken image

      ▲

      单吊型、U字型吊脚楼正面

      「三面闭合 一面看天」

      繁星漫天

      蛙声一片

      彼时

      这是富裕阶层才能享有的生活

      broken image

      而这种意趣

      与远在徽州的三合院竟不谋而合

      无非就是一个粗犷

      一个细腻罢了

      04

      吊脚楼

      湘西特色

      凤凰古镇自古以来的统治阶层

      多以江西籍的汉人为主

      为迎合其喜好

      建筑形态不可避免地

      融入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broken image

      ▲

      徽派建筑

      与西南地区的其他吊脚楼不同

      沱江吊脚楼群的山墙一般高于屋面

      墙体随着房屋起伏

      呈现「流线型」

      翘脚伸出房屋

      形状类似马鞍

      故称「马鞍墙」

      即可防火,又可防盗

      broken image

      ▲

      马鞍墙

      broken image

      ▲

      马鞍墙实景

      于此同时

      马鞍墙上覆有象征龙鳞的青瓦

      翘脚则是凤尾形式

      龙凤交织在一起

      寓意龙凤呈祥

      broken image

      来到屋顶

      整体呈人字形

      铺设有黑瓦

      屋脊采用叠瓦的形式

      脊首形态多为「三角形」

      broken image

      脊翼向上翘起

      多雕刻凤凰状脊饰

      broken image

      ▲

      凤凰状脊饰

      而在出挑的回廊之上

      设有美人靠

      也是苗家女扔手绢以传情送爱的场所

      broken image

      ▲

      美人靠

      05

      吊脚楼

      自然崇拜

      自然赋予了人们生存空间

      湘西人民尊崇自然

      这在吊脚楼的

      陈设装饰以及建材选择上

      都足以体现

      1、陈设装饰

      陈设装饰上

      当地人民多将自然之物

      以具象化的手法呈现

      湘西人民尊崇自然

      衍生出了牛文化和巫蛊文化

      broken image

      ▲

      牛头

      苗族人

      在门楣上会装配木制牛角

      俗称「打门锤」

      代表力量

      能阻挡不详之物入门

      同时也会在大门上用牛角做门把手等

      broken image

      ▲

      牛角门楣

      broken image

      ▲

      牛角门把手

      除了牛文化

      苗族人也有颇有神秘色彩的巫蛊文化

      因敬畏自然

      苗族把代表山川日月的

      各种鬼神物化

      养巫蛊

      敬鬼神

      即最淳朴的自然崇拜

      broken image

      ▲

      苗族图腾

      作为堂屋入口的大门

      又会悬挂着

      突眼宽鼻、大嘴利牙的

      兽头、鬼神木雕

      称作「吞口」

      作为巫蛊文化象征之一

      吞口虽形状神秘可怖

      但寓意美好

      同牛角一样

      可驱邪镇宅

      保佑一家平安

      broken image

      ▲

      吞口

      室内用以隔断的板壁上

      会雕刻有花草鸟图案

      期冀祛灾避祸

      甚至会在门窗柱子上

      雕刻有蝙蝠图案

      寓意「福寿安康」

      broken image

      ▲

      门上蝙蝠图案

      broken image

      ▲

      花草鸟图案

      2、建材

      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

      吊脚楼的柱、墙壁、地板

      采用杉木制作

      所用杉木树旁有新树苗发芽

      寓意「发人、发财」

      其他构件也用椿树、梓树为材料

      取其「春」「子」的谐音

      寓意「春常在」「子孙旺」

      broken image

      虽扎根险山恶水

      艰难生存

      但湘西人民把对自然的热爱

      敲进了每个榫卯里

      刻在了每样装饰里

      更融入了每幢吊脚楼里

      broken image

      当先民混沌之际

      吊脚楼给予了其最基本的安全

      它依托一方山水

      养育了一方人民

      向天进发

      不为地形所阻

      上可摘星

      下可捞月

      broken image

      居于此间的湘西人民

      与千山万水

      共同描绘了

      最美的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画卷

      — END —

      声明:本文所写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相关内容、陈述、观点,仅供参考,请酌情识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保持作品完整性、署本人名、标明转载来源;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订阅
      上一篇
      强者都在示弱,弱者总喜欢逞强!
      下一篇
      粤港澳大湾区风水丨新时代的湾区霸主正在降临
       回到主页
      strikingly icon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