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与墨结缘30载,他将书画200年的秘密藏在“一股烟”里!

      · 中国匠人,视频教程
      broken image

      希望一百年后的人,能看见现在的笔墨流传/《徽墨》

      松烟墨 ©项德胜

      No1 · 壹 · 项德胜

      徽墨,即徽州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古时候人们书法对于墨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们的作品也被称为“墨迹”或者“墨宝”。

      比如苏轼,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仅仅局限在“诗人”,殊不知他还是一个书法家, “苏、黄、米、蔡”,苏轼的书法排第一。

      他的诗中有一句“妙手惟潘翁”,指的就是宋代制墨名家—— 安徽歙县人潘谷。

      苏轼曾说,潘谷制作出来的好墨,自己不敢使用,平常人也不能用。潘谷的墨送到了“蓬莱宫”中,被比作仙人使用的物品,可见苏轼对徽墨的推崇。

      broken image

      苏轼之所以如此看重墨,是因为在书法和绘画中,笔法和墨法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墨会直接影响作品,更是有文人把佳墨比作将士的良马,足见它的重要。

      那徽墨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曾有人评价说,徽墨“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在工艺上就必须「遵循古法」;以古法制作的徽墨,耐腐蚀、抗氧化,落纸如漆,经久不褪,能传承几百上千年。

      但在电脑普及,书写已成奢侈的今天,墨,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或被现代墨汁所替代,制墨的人也屈指可数。

      而项德胜,便是一位仍在坚持古法制墨的匠人。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项德胜的父亲是安徽胡开文墨厂老职工,1979年退休时,当时16岁的项德胜顶职到墨厂报到上班。

      刚开始是学徒的他被分到锤墨车间,锤墨是制墨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道工序,是个纯粹的体力活。

      父亲把他委托给老同事练基本功,项德胜每天抡着七八斤重的锤子从早打到晚,直到手全部破了也肿起来了,血都在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用项德胜的话讲, 锤墨又脏又黑又累,“和人说话,手都插在口袋里不敢伸出来”,那时他想方设法去做墨模,但这道工序也是制墨最难的一环。

      墨模雕刻并非正面雕,而是反雕,不仅要学会绘画和刀法技艺,还要具备对题材的领悟水平和对木质的驾驭能力,

      从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到船帆、渔舟,还有各种字体的文字,整幅作品都需要采用反雕手法,十分考验技术。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当时厂里面只有一个老师傅教墨模,好多领导的子女都有兴趣学,我只好偷师,每天早早干完自己的活,就跑到老师傅的车间转悠,看他怎么刻,然后照葫芦画瓢。”

      终于有一天项德胜做了一个金鸡独立的立体造型,被厂里师傅发现后,如愿调到了墨模车间。

      那时的师傅多雕传统造型,以简单、实用为主;后来担任车间主任的项德胜,便专攻徽墨的设计,他苦练雕刻技术,创出了多款新式墨模,也让徽墨慢慢在实用的基础上走上艺术化。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在他看来,即便要创新也不能空穴来风,传统文化才是根,传承的过程中少不了参考市场的趋势,但内核是不能变的。

      “希望100年后的后人,能够像今天的我们一样,看到100年前的笔墨流传。”

      明知不可能完美,却还不放弃追求,这就是匠人精神。

      No2 · 贰 · 古法徽墨

      徽墨历史悠久,制作精美,相应的,其制作技艺也相当复杂,有20多道工序,炼烟、洗烟、熬胶、拌料、成坯、烘烤、锤打、定形、晾晒、打磨、描金、雕刻……

      每道工序都需静心凝神,再加上时间的等待,单晾墨阴干就需要6个月;但现在的人,已经不懂它的好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现代墨汁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大部分的书画家,也都在使用墨汁进行作画。(徽墨与墨汁最大的区别在于材质)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徽墨更加细腻,色调韵味也更佳)

      徽墨与墨汁最大的区别在于材质,徽墨的原料选取极其挑剔,一定要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风化死去的老松树,这样的松树满含油脂,带有松油最多,炼出来的烟,没有任何杂质,质量也是最好的。

      为了寻找最佳材质作为的原料,项德胜在距离古徽州城300公里外的大山里,找到了全国仅存的炼烟基地。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一次炼烟,至少要持续三天,50公斤的松根,仅能烧制松烟2到3公斤;

      只有用这种方式取得的松烟,才能保证制成的墨乌黑内敛,书画时才能呈现出干、湿、浓、淡、枯,不同形态的黑色之美。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收集的松烟,经过细绢层层筛选,需要再进行和胶,通过胶将颗粒状的松烟凝结起来,使墨成为便于研磨的固体。

      项德胜曾尝试了1000多种配料,甚至不惜使用名贵的,金箔、麝香、蛇胆,等各种配料,来防虫蛀和增加墨的层次。

      搅拌均匀后的配料,要再进行数万次的捶打,才能互相渗透完全,成为细洁 柔软的墨胚。

      broken image

      最后将称过重的墨胚放入墨模,压出模的形状,再经过长达一年的阴干时间,每天将墨锭翻面;

      待墨干燥后,将墨面上的纹样填彩描金,才算真正完成一块徽墨,这一过程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松烟墨画出来的画,要几十上百年,才能看出和墨汁耐久度的区别,所以如今的大部分书画家,都在使用墨汁进行作画;

      但这种行为的潜在后果在于,如果是一幅对现在及未来有重大意义的书法作品或画作,很有可能因为其特性而褪色,失去了对后人的参考价值,这实际上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项德胜是如今为数不多敢对时间做出承诺的人,他期望“一百年之后的人,能像今天的我们一样,能看见一百年前的笔墨流传。”

      No3 · 叁 · 后继有人

      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徽墨想生存下去,必须拓展另外一个领域的需求,项德胜现在的主攻方向就是开发以观赏收藏为主、实用为辅的工艺徽墨。

      他的儿子项颂也开始学着制墨,并且网络上进行销售,还在设计上融入了新的理念,通过卡通人物的造型让徽墨更立体化、自然化,带有现代的气息。

      对于徽墨的创新发展,项德胜鼓励儿子实现自己的想法,要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

      broken image

      在电脑普及,书写已成奢侈的今天,温润如山水的笔墨早已让位于冰冷高效的键盘。

      但徽墨的传统手工艺,终须更多的人来传承。因为我们永远不会从键盘中,嗅得到一方徽墨里那"松烟底事长,千载溢清香"的香气。

      哪怕特立独行,也要保持自己的态度,时代更迭中,恪守祖宗规矩,是一种珍贵的不合时宜。

      匠人老去,匠心不息

      声明:本文所写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相关内容、陈述、观点,仅供参考,请酌情识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保持作品完整性、署本人名、标明转载来源;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订阅
      上一篇
      “心术不正”的人,身上有3个特征,趁早和他绝交!
      下一篇
      中国匠人:缩小81倍的微缩天坛,全榫卯结构复刻!
       回到主页
      strikingly icon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