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养生这股热潮,从兴起,到现在已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年不到的时间。
这么短时间内,能普及固然欣慰,但我也一直在思考,通过互联网,从而短时间普及下来的养生,
这种基本通过“吃喝”对身体止损的养生,会不会让人们对养生的理解,过于狭隘。
尤其在这个时代,养生,不应止于养身。
【 被歪曲的养生 】
朋克养生
有种养生方式,名为“朋克养生”,
就是一边作死,一边自求。
啤酒加枸杞,可乐加党参;
用最贵的眼霜,熬最长的夜;
一边在通宵,一边在敷面膜;
……

这种咋看完全不合理的蜜汁操作,
正是绝大部分人的养生写照。
诚然,我不反感这种养生方式,
因为这种方式,有助于养生这概念的传播;
且同时适应了当今的这个时代,
这种养生方式,是时代下的产物。
只不过这个时代,
恰恰是一个容易夸大信息的互联网时代。
道家上指的养生,
不止于养身,还有养心一说。
那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下,
人们注重养身,而忽视养心?
最牛的养生广告
在枸杞保温杯之前,
养生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
而其主要方式,则是吃保健品。
而关于保健品最出名的广告,
莫过于那一对跳舞的老人。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从那个时候开始,
养生的概念,基本就定性为是要通过外物,
才能保养改善自己的身体。
当然也为之后把消费群体从老年人,转为中年人,年轻人,
把养生用品从保健药转为枸杞、蜂蜜、党参片提供了条件。
但唯一不变的是:
要养生,需要借助外物。
可这种养生,真的正确的么?
【 病态 】
出发点
拿回“朋克养生”这事来说吧,
因为朋克,所以养生。
喝最烈的酒,蹦最酷的迪,抽最浓的烟,

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
却又害怕这一系列操作后,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于是通过养生,
去抑制朋克行为给自己身体造成的损害。
换言之,他们“养生”的出发点,
在于止损。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限在年轻人身上,
绝大部分人养生的动机,也是如此。
要么自身已经出现,或隐约有身体不适的情况;
要么恐惧自己将来,身体状况会出问题。
在止损这个出发点下,
再辅以被夸大作用的养生用品宣传下,

于是类似“朋克养生”的行为,便出现了。
不该熬的夜,还是会熬,
不该吃的垃圾食品,还是会吃,
不该抽的烟,还是一包一包抽。
反正大不了事后买点“枸杞”,
外在“养生”一下,想咋过,就咋过,
这样的“养生”,像一个纵欲的开关,
平时都是关着的,
一旦发现有损害,就按一下。
在我看来,这样的养生,
除了心理上可以得到藉慰外,
压根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养生的出发点,
不在于止损,而在于修心,
养生,也不是一件短收益的事。
尤其是这个时代~
病由心生
我们会经常听过类似的一个例子。
一位一直在好好生活的人,
如果突然被确诊为癌症,
往往用不了几个月,便会去世。
客观环境其实没变多大,
造成这样的原因,无非是心态变了。
再说一个反着来的例子。
现在在工作上,普遍压力都会很大,
严重一点的,会导致长时间的失眠
而这种失眠,按摩、针灸、药物都收效甚微。
可一旦人离职,第一晚就会睡得贼沉。
病由心生,也就这意思。
在网上看到有个数据说:
76%的疾病,都是由情绪引起。

且不论这个数据是否严谨
但我肯定清楚的是,
负面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绝对会引起疾病。
抑郁症就是个典型例子。
可能有些人觉得,
抑郁不就是一种情绪嘛,看开点,乐观点
多大点屁事。
他们肯定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名词,叫“躯干化”。
这可不是患者乐观点,就能解决的事,
患者是完全控制不了的。

我一直在反思,我们总说养生,
可只要正常人不过于挑食,
也不过于长时间作息混乱,
养“身”对于我们来讲,真的有那么必要么?
且在这个越发重压,越发焦虑的时代里,
养生的重点,是身,还是心?
【 养心 】
答案都写明了,
而且古人早已把养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道家,佛家,还是儒家。
于道家,炼心炼性;
于佛家,明心见性;
于儒家,存心养性。
具体要如何养心,我说一下自己的方法吧。
一是找个公园去逛,多用于解压。
因为公司附近就是人民公园,
一旦在工作上的事项多了起来,
心态一旦有躁动的苗头,
我会把所有工作先放下,下楼逛公园。
就随意走走,思绪放空,
看看公园里的花花草草,大妈大叔,
公园里休闲的那种氛围,舒服。

一般情况下,我逛个一圈,
心态基本就可以平复下来,
时间也不会花很久。
二是固定时间葛优躺,多用于反省。
每天下午4、5点左右,
我都会把办公椅调成接近可以睡觉的角度,
无论有没有困意,我都闭上眼睛躺着,
思考一下最近发生的事。
思考的重点是在于,
通过这些事,我能不能找出自己的缺点,
然后根据这个缺点,模拟一轮未来,
如果有类似的事发生,我该怎样做。
三是多“换”事去做,以保持精力。
这个的重点在于不要死做一件事,
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往往我们觉得很累,很多情况下,
不是身体累了,而是心累了。
尤其是长时间都做单一一件事的时候,
疲倦感会来得更快,
这个时候,则需要找另外一件事去做。
比如,我看了很久客户的八字,
觉得累了,就会去网上收集风水趣闻,
看趣闻看累了,就会去找禽暴聊聊项目进度。
其实也可以简单理解为:
做不同的事,就是休息。
以上便是对于养生的一些看法与做法。
我至今不知道枸杞水是什么味道,
也不会把中药包放在公司冰箱里,
更不会去买保健药来吃,
日常中汲取到的营养,对于我,已然足够。
同时我也记得老祖宗的一句话:
下士养身;
中士养气;
上士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