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弘扬国学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 …  
      • 主页
      • 读物
      • 介绍
      • 服务
      • 联系
      现在预约
      broken image

      是塔,就是塔:中国大地上为何有这么多塔?

      · 星球研究
      broken image

      中国的古建筑

      往往只有一、两层

      少数楼阁可以达到四、五层

      在无数“匍匐”于地面的古建筑之中

      唯有一种古建筑

      敢于向上突破

      它便是

      塔

      (塔与其他建筑物的高度对比,图中的开元寺塔为河北定县开元寺塔)

      ▼

      broken image

      它们有的存在于繁华都市

      为我们上演一场

      古典与现代的视觉碰撞

      (乌鲁木齐红山古塔和中信银行大厦)

      ▼

      broken image

      有的于青山环绕之间

      皓洁静穆、遗世独立

      (云南巍宝山古塔)

      ▼

      broken image

      有的身处丘山

      见飞鸟投林、天地苍茫

      仿佛文人笔下的水墨画

      意蕴悠长

      (陕西法门寺塔)

      ▼

      broken image

      有的在雪山映衬之下

      高贵而神圣

      (川西塔公草原木雅金塔)

      ▼

      broken image

      如今

      数以万计的古塔

      遍布大江南北

      (中国主要古塔分布,图中标注的时代为古塔始建的时代,上文数据出自:张驭寰《中国佛塔史》)

      ▼

      broken image

      它们从何而来?

      又为何如此醒目?如此多样?

      01

      缘起佛国

      塔

      本不是中华文化的产物

      它源自佛门

      故乡在古代印度

      在那里

      它被人叫做窣[sū]堵坡

      (Stupa)

      本意为“坟墓”

      它最初的身形

      全不似如今的高挑清瘦

      圆滚滚的身体之中

      安放着佛祖坐化后的

      真身、舍利等佛门圣物

      接受着无数信徒的朝拜与敬仰

      (印度桑吉大塔,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窣堵坡形式佛塔,图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

      broken image

      在文明的相互交流当中

      窣堵坡跟随着佛教的脚步

      大致通过三条路线传入中国

      并随之不断变化出

      新的名字和样貌

       

      第一条路线为南线

      窣堵坡从印度经由泰国、缅甸

      来到我国云南地区

      吸收了傣族文化的特点

      摇身一变

      变为窈窕富丽的“傣族塔”

      (勐焕大金塔,为云南最大的空心佛塔)

      ▼

      broken image

      第二条路线为中线

      佛教翻越喜马拉雅山脉

      与西藏本土宗教相融合

      演化出藏传佛教

      俗称喇嘛教

       

      窣堵坡

      也在藏族文化的熏陶下

      化作细颈圆腰、塔身白皙的

      “喇嘛塔”

      (西藏扎什伦布寺喇嘛塔)

      ▼

      broken image

      第三条路线为北线

      大约在东汉时期

      窣堵坡从西域进入中原

      初期被直译为“浮屠”或“浮图”

      而后中原人采用了梵文

      佛陀(Buddha)之音韵

      又加以“土”字作为偏旁

      表达“葬佛土冢”之意

      专门造出一个汉字

      “塔”

      来称谓它们

      在中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它们开始野蛮生长

      有的干脆简化为椭圆形

      塔体紧密无缝

      被形象地称为

      “蛋塔”或“无缝塔”

      (无缝塔极为稀少,中原鲜少留存,现存比较有代表性的塔为云南大姚白塔,此塔既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也受中原的影响,图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

      broken image

      有的在形象上

      如同在“蛋塔”之上

      加建中国式的屋顶

      是为“五轮塔”

      (福州涌泉寺山门外的五轮塔)

      ▼

      broken image

      还有一些

      将原先的“窣堵坡”

      浓缩为“塔刹”

      设置在建筑顶部

      以单层的本土建筑承接

      是为“塔身”

      最后再以“塔基”收尾

       

      外来建筑与传统建筑

      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神韵天成

      是为“亭阁式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亭阁式佛塔)

      ▼

      broken image

      然而

      单层的亭阁式塔还不足以

      体现人们的崇敬

      在虔诚的信徒心中

      需要以最高贵的建筑

      供奉众佛

      楼阁

      这种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它以自身替换了

      单层亭阁所属的塔身部分

      整体营造一种挺拔、向上的态势

      是为“楼阁式塔”

      (西安大雁塔)

      ▼

      broken image

      登临楼阁式塔

      凭栏远眺

      人们置身于

      高远空灵的情境之中

      似乎离佛国净土更进一步

       

      而原先塔中的遗骸、舍利等

      在中国入土为安的丧葬思想下

      也从塔的内部转移至地下

      并模仿陵墓建筑建立

      “地宫”

      (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的鎏金藏式佛塔,位于底座正中的塔身周围,还分布有四个青花盖罐,形制海内罕见)

      ▼

      broken image

      回溯前文

      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各个部分拼装在一起

      一座“塔”基本的形态

      就此形成

      (塔的主要构造示意图,以雷峰塔作为参考)

      ▼

      broken image

      就在窣堵坡彻底改头换面

      变身为中国塔的同时

      从东汉到隋唐

      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世人看不到安稳生活的希望

      因而“普度众生”的佛教一经出现

      便俘获了众多的信徒

      甚至帝王将相都在此之列

      全国各地都掀起

      兴修佛教建筑、雕塑的浪潮

      (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象征五代北魏皇帝,以“帝王即佛”辅助统治)

      ▼

      broken image

      北魏

      首都洛阳

      建有1300多座佛塔

      南朝

      建有500多座佛塔

      隋代

      隋文帝先后三次诏令

      在全国80多个地方建塔

      上述之中不乏百米高塔

      (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塔)

      ▼

      broken image

      越华丽越显赫的佛塔

      越能满足信徒的崇敬之心

      越雄奇越伟岸的佛塔

      越能体现众佛的至高无上

      然而

      中国此前少有

      建设高层建筑的先例

      缺少经验和技术的中国人

      是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将期待中的佛塔立于人间的呢?

      02

      脱胎换骨

      首先

      是材料升级

      中国建筑素以木构见长

      佛塔传入中国之后

      当然也是使用木材来建造

      (山西应县木塔,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塔)

      ▼

      broken image

      中国历史上

      有明确记载的第一座塔

      北魏洛阳白马寺塔

      以及同朝代同地点的永宁寺塔

      都是典型的木塔

       

      根据考古工作者的推断

      永宁寺塔通高约110米

      其高度已超越自由女神像

      直逼胡夫金字塔

      可以想见

      永宁寺塔的身姿

      当年是多么的挺拔巍峨

      (永宁寺塔复原图与胡夫金字塔、自由女神像比较,上文中永宁寺塔高度等数据来源为张驭寰的《对北魏永宁寺塔的复原研究》)

      ▼

      broken image

      然而

      易于燃烧、腐烂的

      木材实在是难以成全

      中国塔所追求的高耸与永恒

      在建成仅仅18年之后

      永宁寺塔

      便在烈火之中轰然倒塌

      令人扼腕

      (图文无关,仅为示意,下图为2017年12月10日四川绵竹九龙寺木塔被烧毁的景象,此塔在2008年地震中损毁,之后在维修的过程中遭遇火灾)

      ▼

      broken image

      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人们开始使用

      一种比木材更坚固耐火的材料

      砖

       

      然而砖块不似木材那般

      可长可短、能弯能曲

      难以制作出斗拱及飞檐翘角

      于是

      工匠们发挥聪明才智

      将砖块层层向外垒砌

      是为“叠涩”

      (西安大雁塔上的叠涩作法)

      ▼

      broken image

      解决了砌筑难题

      砖塔开始广泛普及

      古朴者

      如声名远播的大雁塔

      庞大的体型

      展现出了砖塔的敦厚壮实

      (西安大雁塔,该塔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652年],是僧人玄奘为保存佛经而建造)

      ▼

      broken image

      柔美者

      如西湖之畔的保俶[chù]塔

      塔身纤长、亭亭玉立

      世人言

      “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

      (杭州保俶塔。保俶塔始建时代有争议,一般认为系北宋时期,吴越国国王钱弘俶被宋太祖赵匡胤召往汴京时,为祈祝钱弘俶平安归来而修建的塔)

      ▼

      broken image

      继砖塔之后

      中国塔更发展出了

      整块青石雕琢的石塔

       

      石塔大多就地取材

      东南地区用花岗岩

      西北地区用石灰岩

      川南地区用红砂岩

      中原地区用汉白玉

      青白石以及石灰岩

       

      石材的使用也让

      塔身线条更显硬朗

      很多石塔

      形如直指天空的尖刺

      造型刚劲有力

      (泉州洛阳桥镇风塔)

      ▼

      broken image

      此外

      还有金属塔

      (重庆塔坪寺清代铁塔)

      ▼

      broken image

      琉璃塔等

      (河南开封开宝寺塔,也被称为开封铁塔,是中国保存至今最早、最高的一座琉璃砖塔)

      ▼

      broken image

      塔身各处的琉璃构件

      极为华丽

      (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上的琉璃构件)

      ▼

      broken image

      甚至还有

      以黄金打造的金发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金发塔,清朝乾隆皇帝在其母去世后,下诏制作金塔,专盛其母生前梳落的头发,以托哀思,故称金发塔。)

      ▼

      broken image

      与此同时

      木塔的建设逐步减少

      在宋朝之后

      基本绝迹

       

      其次

      是结构升级

      砖塔兴起之后

      适合竖向砌筑的砖

      用于建造塔身外墙

      主要负责承重

       

      内部的楼板、楼梯

      依旧采用木质修建

      在力学上

      可以加强横向的连接

      不过天长日久

      内部的木质腐坏消亡

      整个塔体

      便形成了一个“空筒”

      容易坍塌

      (空筒式结构塔示意)

      ▼

      broken image

      (浙江浦江龙德寺塔,塔身已然中空,站在底层仰望,但见六边形光圈向高处延伸)

      ▼

      broken image

      人们尝试逐层边角相错

      以期稳固

      但是效果平平

      如江苏江阴的兴国寺塔

      塔顶已然不存

      唯剩颓然坍圮的墙壁

      (江苏江阴兴国寺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

      broken image

      于是工匠们

      在砖石外墙的基础上

      同样使用砖石来建造

      中心支撑来加固

      (实心式结构塔示意)

      ▼

      broken image

      如此一来

      塔身确实稳固不少

      但是佛塔内部

      几乎被支撑结构所占满

      缺少使用的空间

      因而

      工匠们又将内部掏空

      将中心的位置腾出来

      用以供奉佛像等等

      (回廊式结构塔示意)

      ▼

      broken image

      这种内外双层支撑的结构

      被称为“筒中筒”

      这种结构极为先进

      人们至今仍在沿用

      (筒中筒结构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

      broken image

      材料与结构大为改进之后

      塔的高度也有所飞跃

      现存古塔的一般高度

      在隋唐时期为3-8米

      到了宋辽时期

      直接飙升至20米左右

      (重庆塔坪寺宋代石塔)

      ▼

      broken image

      当塔的实际高度

      短时间内再难向上提升

      人们便开始在视觉上下功夫

       

      将楼阁式塔

      每层楼之间层高缩短

      而多加楼层

      屋檐密密地排布

      是为“密檐式塔”

      (下图中心为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典型的密檐式塔,两旁为楼阁式塔)

      ▼

      broken image

      虽然高度与楼阁式塔相同

      但是视觉效果

      还是密檐式塔更显高耸

      03

      走向人间

      宋代之时

      经济繁荣、社会趋于稳定

      “四大皆空”的佛教

      辅助政权的作用不如从前

      没有了皇家的供养

      佛祖只能放下身段

      投人民所好

      原先身材苗条的

      弥勒佛

      长出了圆脸庞、大肚子

      迎合世人多福多寿的期盼

      原先长着小胡子的

      观音菩萨

      完全化作女儿身

      善于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

      (敦煌莫高窟第225窟内的壁画,带小胡子的观音菩萨)

      ▼

      broken image

      佛塔

      不再只有红尘之外

      超越世俗的高高在上

      也留下了寻常巷陌的

      真实与亲切

       

      走在街头

      门洞之上会有

      过街塔

      人们每经过一次

      便是一次顶礼膜拜

      (江苏镇江西津古渡昭关塔,建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过街石塔)

      ▼

      broken image

      井边打水时会有

      井塔

      每一滴水都是恩赐

      (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井塔)

      ▼

      broken image

      在江河边会有

      引航导渡之塔

      “点燃八百灯龛火,指引千帆夜竞航”

      在粼粼波光中

      变换着多姿的倩影

      (浙江杭州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现存外檐主体为清代建造,塔身主体为宋代遗物)

      ▼

      broken image

      在需要勘察敌情时

      人们会建设起

      瞭望塔

      (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因当时定州为辽、宋边防之地,宋朝人民建设此塔瞭望敌情,故又名“料敌塔”)

      ▼

      broken image

      在祭奠人民敬仰的先人

      纪念中外交流的友谊时

      人们建造起

      纪念性塔

      (唐朝时期,广州与阿拉伯等国交往的纪念塔——怀圣寺光塔)

      ▼

      broken image

      在科举之后

      高中的才子会

      潇洒风光地在塔身上

      刻下自己的名字

      留下“雁塔题名”的佳话

      而渴望子孙高中

      金榜题名的人们

      会在家乡建设起

      文笔塔、文峰塔

      以期文风日盛

      (云南建水文笔塔,建于清代道光年间)

      ▼

      broken image

      敬惜文字的人们

      还会专门建设起

      惜字塔

      将有字的纸张在此化作灰烬

      不为凡尘所染

      (湖南长沙望城茶亭惜字塔,建于清代道光年间)

      ▼

      broken image

      受水患等灾害侵扰的人们

      会建设起

      风水塔

      祈祷风调雨顺、安稳生活

      (广西崇左市左江斜塔,始建于明代,为一座风水宝塔,相传为镇妖避邪而建)

      ▼

      broken image

      人们将自己的情感

      加诸于塔身之上

      象征家人守候的

      福建晋江“姑嫂塔”

      如今返乡的游子

      在茫茫大海上寻见此塔

      还会热泪盈眶

      (福建泉州姑嫂塔)

      ▼

      broken image

      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也与佛塔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譬如《西厢记》的女主角崔莺莺

      便是在普救寺塔院之中

      遇见男主,私定终生

      此塔也改名为“莺莺塔”

       

      塔

      摘下佛门的光环

      走向民间、走向大众

      甚至于脱离了佛门

      它不再引领世人

      相信虚幻的西方神佛

      而是服务于

      人民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肇兴侗寨,塔成为人们休闲纳凉之地)

      ▼

      broken image

      塔前的空地

      也不再端着佛门净地的架子

      被人们当做活动场所

      供人们跳舞、儿童嬉戏

      (广东河源龟峰塔,始建于南宋,因位于龟峰山上而得名)

      ▼

      broken image

      在普罗大众无穷的

      创造力、想象力之下

      各式各样

      “X式”+“X式”的塔

      于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比如

      楼阁式塔+楼阁式塔

      (河南开封繁塔,始建于北宋,经历数次兴废,原塔只遗存3层,后人又在其上修建了一个实心小塔,形成了今日“塔上塔”的奇特造型)

      ▼

      broken image

      密檐式塔+楼阁式塔

      (北京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

      broken image

      喇嘛塔+密檐式塔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铜塔)

      ▼

      broken image

      密檐式塔+喇嘛塔

      (天津蓟县白塔,是中国辽塔造型奇特之一例)

      ▼

      broken image

      亭阁式塔+亭阁式塔

      楼阁式塔

      亭阁式塔+亭阁式塔

      (河北正定广惠寺华塔,始建于唐代,重修于金代大定年间)

      ▼

      broken image

      喇嘛塔+喇嘛塔

      喇嘛塔

      喇嘛塔+喇嘛塔

      ——————————

      基座

      (云南昆明妙湛寺金刚塔,俗称穿心塔,始建于元代)

      ▼

      broken image

      密檐式塔+密檐式塔

      亭阁式塔

      密檐式塔+密檐式塔

      ——————————

      基座

      (呼和浩特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

      ▼

      broken image

      傣族塔+傣族塔+傣族塔+傣族塔

      傣族塔

      傣族塔+傣族塔+傣族塔+傣族塔

      (云南西双版纳曼飞龙白塔,现存为清代所建)

      ▼

      broken image

      佛塔不仅有一塔独大

      还出现了双塔相伴

      三塔影足、五塔顾盼

      乃至僧人墓塔所组成的

      塔林

      至今遗留下来最早的双塔

      是辽宁北镇的崇庆寺双塔

      其他如浙江温州江心屿双塔

      江苏苏州双塔等

      均为我国双塔的典范

      正所谓

      “古塔迢迢入,凌空塔影双”

      (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始建于明代)

      ▼

      broken image

      在三塔之中

      尤为著名的有

      立于苍山洱海之间的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以及浙江杭州三潭印月石塔

      每逢月夜

      在塔内点上灯烛

      月光、烛光遥相辉映

      正所谓

      “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

      (浙江杭州三潭印月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现存为明代重建,下图中只拍到一个石塔)

      ▼

      broken image

      一门之上

      五塔齐聚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

      ▼

      broken image

      青海西宁塔尔寺的

      八大灵塔

      (八大灵塔)

      ▼

      broken image

      宁夏青铜峡牛首山的

      一百零八塔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修建年代不详,此地曾发掘出带有西夏文的佛经残页等文物)

      ▼

      broken image

      以及山东长清灵岩寺塔林

      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等

      (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

      ▼

      broken image

      你以为这已经是全部了吗?

      不

      中国塔还有

      状若圆球的

      云南瑞丽螺丝佛塔

      (云南瑞丽螺丝佛塔)

      ▼

      broken image

      样式罕见的

      伊斯兰教塔

      (新疆苏公塔,为清朝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等人为表达对清王朝的忠诚,出资白银7000两建造而成)

      ▼

      broken image

      一部分没入地面的

      万寿宝塔

      (湖北荆州万寿宝塔,位于荆江大堤之上,为明代楼阁式砖塔,1952年加高荆江大堤之后,没入地面)

      ▼

      broken image

      依崖而建的

      石宝寨木塔

      (四川忠县石宝寨木塔)

      ▼

      broken image

      ······

      上至汉魏、下至明清

      数百亿人民的创造

      两千年岁月沉淀

      中国塔变换无穷

      在高山上、在江河边

      在诗文中、在传说里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座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的

      “中国塔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常青. 中国古塔的艺术历程[M].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2] 张驭寰. 中国佛塔史[M]. 科学出版社, 2006.
      [3] 戴孝军.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
      [4] 徐华铛. 中国古塔造型[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5] 万幼楠. 塔[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ps.本文中的古塔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 The End ...

      声明:本文所写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相关内容、陈述、观点,仅供参考,请酌情识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保持作品完整性、署本人名、标明转载来源;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订阅
      上一篇
      200亿中国人的城!
      下一篇
      尼古拉特斯拉有多恐怖?十大预言已实现八个!
       回到主页
      strikingly icon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